6万亿元化债方案如何推进?去年2万亿元已落地,今年发行工作已启动

发布:2025-01-13 10:46:35 阅读:182

为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,财政部制定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,合计安排12万亿元政策资金。2024年11月8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增加6万亿元债务置换议案。

1月10日,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会议上表示,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已于12月18日全部发行完毕,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部使用完毕;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,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。

“最新的地方化债方案公布后,基建资金的挤兑得到有效缓解,而当前的基建投资并非没有空间,过去几年多个基础设施细分行业平均投资增速均跑输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。这些行业都有进一步增加投资的空间和必要。2025年在‘化债+增加刺激’下,基建增速有望提升。”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表示。

“松绑减负”效果显现

2024年末,财政部首次正式公布了隐性债务余额为14.3万亿元,从原来的法定债、隐性债“双轨”管理,逐步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。包括主要评级机构、国际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评价。

当前,债务透明度大为增加。随着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完毕,置换政策“松绑减负”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。

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,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,有的地方还超过2.5个百分点,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。有的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“非标”、涉众债务,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。同时,置换政策的实施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,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,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、科技创新等,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,增强发展后劲。

随着化债工作系统性、整体性推进,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,发展动能不断增强,实现了从以往的“防风险”向“防风险、促发展并重”转变。

不仅如此,王建凡表示,财政部将持续加大对地方的指导力度,推动扎实落实置换工作要求。指导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政策,及时研究解决地方在化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推广地方化债典型经验做法,让各个地方相互借鉴,推动加快化解存量隐性债务。

不过,解运亮也提醒,“化债”不等于“还债”,重点是“显性化”和化险。

“化解隐性债务的脉络是以债务置换为主,这意味着不是减除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,而是通过发行期限结构更加优化、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券,逐步替换以银行贷款等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。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达到减轻当前债务压力的目的,使债务从隐性转为显性。”解运亮对本报记者表示。

按照安排,下一步,财政部一方面要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,推动隐性债务“清仓见底”;另一方面,也将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,坚决阻断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途径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

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

不仅是化债,据了解,为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,财政部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,除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之外,还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,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。

廖岷表示,目前绝大部分都已经出台实施,仍有两项具体政策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。其中包括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政策,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抓紧研究,细化有关措施安排;另一项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,目前相关银行正在测算和细化补充资本金的方案,将抓紧推动实施。

据了解,近年来,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,优化政府债务结构。一方面,科学安排财政赤字规模,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,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券,降低地方利息负担,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;另一方面,合理扩大专项债券支持范围,适当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、规模和比例,带动扩大有效投资。

近日,国办印发了《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》,提出了7方面16项具体举措,支持地方政府进一步用好专项债券,更好发挥强基础、补短板、惠民生、扩投资的积极作用。

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。我们将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,为稳增长、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。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,更大力度支持‘两重’项目,加力扩围实施‘两新’政策。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,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,带动扩大有效投资,支持强基础、补弱项、促发展。发行特别国债,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,提升这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,更可持续地支持有效需求扩大和经济结构调整。”廖岷表示。